自己事,自己辦!今年10月,西區街道公共服務辦聯合隆昌社區黨委、西區慈善公益服務中心共同在該社區開展社區微治理項目,通過發動街坊力量,對社區生活中的設施提出意見,共同打造有温度的社區。最近,西區隆昌社區的六組廣場的2個公共設施作為微改造成果正式投入使用,讓街坊們讚歎不已。
●社區黨委牽頭 街坊廣泛參與
“一河兩岸靚村莊,同舟共濟共商量,哦……美麗鄉村得實現,有黨領導有今天……”11月底的西區隆昌社區六組廣場,不時傳出悠揚而有鄉味的鹹水歌。西區慈善公益服務中心社工李淑嫺告訴記者,街坊們的好心情是因為最近完成的微治理服務。
所謂的微治理服務是在社區治理視角下培育社區組織參與社區治理,針對隆昌社區,中心社工近期以“公共空間微改造”為切入點,讓隆昌社區鹹水歌隊、隆昌社區女子舞蹈隊唱起了主角。
李淑嫺介紹,過程中,中心社工突出黨建引領,首先是在社區黨委的領導下,針對當前文明城市創建工作、豐富基層文化供給等熱點,選取了社區微改造可行性和迫切性比較高的“社區六組文化廣場”作為改造點。
“改造點選取後,如何發動街坊參與?我們讓兩個社區組織站出來,他們有凝聚力和號召力。”經過發動,10月17日,20餘名社區六組的居民在隆昌社區六組廣場開展首場“廣場空間微改造”議事會:大家“擔凳仔”“貼橫幅”,就地討論了起來,對社區文化廣場需要改變什麼,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意見。
10月24日,第二次“廣場空間微改造”議事會,參與議事會的街坊“睇餸食飯”(根據經費和改造難度等條件)選取兩個最為迫切的改造項目——“增設廣場長凳”和“廣場地面繪圖”,隨即社區向六組所有居民進行了公示。而在議事會中“選舉”出的6名微改造行動小組核心成員則開始密鑼緊鼓地制定行動方案。
●街坊鄰居齊動手 社區廣場靚起來
通過前期緊張的籌備,11月7日,微改造行動小組發動社區居民們開啓了第一場“微改造行動”——廣場地面繪圖,在中心社工和牆繪師的協助支持下,30名社區六組的居民共同參與廣場地面繪圖行動,大家一筆一畫,讓廣場更美觀,也讓社區廣場“暖”了起來。
在廣場地面繪圖行動前,以社區組織為代表鹹水歌隊隊員們已自發開始準備,如商量繪圖元素,將隆昌醒獅文化、舞蹈文化、鹹水歌水鄉文化融入其中,同時加入“跳格子”等娛樂性遊戲元素,使得廣場地繪美觀之餘,更有實用價值。
11月21日,微改造行動小組再次發動社區居民“湊工具”“出人力”,開展廣場增設安裝長凳行動。“李姑娘,廣場改造得真好,現在大家都喜歡出來玩。但我剛發現廣場的蹺蹺板沒有了彈性,小孩子玩起來挺危險,晚點我回去跟大家商量爭取儘快修理好!”隆昌社區組織成員冼阿姨笑着向中心社工分享。
●凝聚共識分享成果
“社區的微組織和居民們天然熟,很多意見不合等難題容易迎刃而解。舉例説,在議事會時有街坊提出,廣場的燈光比較昏暗,廣場周邊的雜草滋生蚊蟲等,希望也一次性解決。因為經費有限,前者暫時擱置,後者目前已由社區居委會牽頭解決了。”李淑嫺總結説,經過為期1個多月的社區“微治理”實踐行動,隆昌社區六組的居民們通過參與議事、參與動手改造、享受改造成果等,有的出工具,有的出人力,對保護和改善身邊的環境有了更多的歸屬感和責任感。參考相同的模式,未來,西區慈善公益服務中心將推動更多社區開展類似的微治理、微改造,以社區社會組織為骨幹,凝聚街坊合力,將社區這個身邊的家園打造得更加宜居靚麗。